課程內(nèi)容
《文言詞語專題(一)》
一、文言實詞
文言實詞的一般知識包括:詞的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
1、通假字辨析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音近通假和音變通假三種形式,如:“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中的“說”通“悅”,“軍士吏被甲”中的“被”通“披”,“扁鵲望桓侯而還走”中的“還”通“旋”。
還如:A、甚矣,汝之不惠?!队薰粕健?br>
“惠”通“慧”
B、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 《桃花源記》
“要”通“邀”
C、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
“屬”通“囑”
D、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三峽》
“闕”通“缺”
練習(xí):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①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反”通“返”,返回
②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曾”通“增”,增加
③百廢具興 《岳陽樓記》
“具”通“俱”,都
④入則無法家拂士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拂”通“弼”,輔佐,輔弼
⑤玉盤珍羞直萬錢 《行路難》
“羞”通“饈”,菜肴。 “直”通“值”,價值。
⑥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
“食”通“飼”,飼養(yǎng)。 “材”通“才”,才能。
2、古今異義詞
例:“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帶著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
妻子:古義:妻子和兒女
今義:男子的配偶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像這些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不同的詞語就是古今異義詞。
古今詞義的變化大致有以下這幾種情況:
①有些詞的詞義沒有變化,如:“人”“星”等。
②有些詞的詞義擴大了,如“江”,“河”。古義僅指長江,黃河;今義泛指一般的江河。
③有些詞的詞義縮小了,如上面例子中的“妻子”。
④有些詞的詞義發(fā)生了轉(zhuǎn)移。(考點上這種類型出現(xiàn)得最多,所以翻譯時要特別注意不能用現(xiàn)在的詞義去理解),如上面例句中的“絕境”。
練習(xí):解釋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古今詞義。
①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涕:古義:眼淚
今義:鼻涕
②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爺:古義:父親
今義:爺爺
③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犧牲:古義:祭祀用的豬牛羊等
今義:為正義事業(yè)而獻(xiàn)身
④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嘗:古義:曾經(jīng)
今義:品嘗
“走”:古義——“跑”
(例句)“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今義——“步行”
“去”:古義——“離開”;“距離、相距”
今義——“到,去”
(例句)“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指運輸業(yè)等”
(例句)“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地方”:古義——“土地方圓”
今義——“某一區(qū)域”
(例句)“今齊地方千里”
“恨”:古義——“嘆恨”;“抱怨、遺憾”
今義——“仇恨”
(例句)“悵恨久之”——(嘆恨)
“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遺憾)
“卑鄙”:古義——“低微而鄙陋”
今義——“品質(zhì)低劣”
(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3、一詞多義
請同學(xué)們再看一道題:
例題:解釋下面句中劃線的詞:
①公問其故
②故克之
①“故”是“原因、緣故”的意思
②“故”是“所以”的意思
同樣是“故”字,但意思卻大不一樣,像這樣的詞就是一詞多義。
練習(xí):解釋下面各組中加粗詞語:
①但坐觀羅敷 /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 予觀夫巴陵勝狀
看 景觀 觀賞
②君子病在肌膚 / 則久已病矣
疾病 困苦不堪
③歲賦其二 /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征收、斂取 賦稅
④若毒之乎 / 呼噓毒癘 /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痛恨、怨恨 有毒的 毒害
⑤以為莫已若者 / 若毒之乎 / 貌若甚戚者
比得上 你 好像
如:“故”
(1)原因——如“既克,公問其故”
(2)所以——如“彼竭我盈,故克之”
(3)故意——如“廣故數(shù)言欲亡”
(4)特意——如“恒侯故使人問之”
(5)舊友——如“臣與項伯有故”
如:“毒”
(1)怨恨——如“若毒之乎”“又安敢毒耶”
(2)毒害—如“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此內(nèi)容正在抓緊時間編輯中,請耐心等待
安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市級重點中學(xué)語文教師,曾在全省、全國青年教師課堂教學(xué)大賽中獲獎,具有豐富的語文基礎(chǔ)教學(xué)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