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教版 > 初二 > 語文 > 上學期 > 正文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13課《唐詩五首--渡荊門送別》

點贊 收藏 評價 測速
課堂提問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2021年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13課《唐詩五首》

一、單選題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徙倚欲何依(徘徊)        山山唯落暉(落日的余光)
B.東皋暮望(稀薄)        晴川歷歷漢陽樹(分明的樣子)
C.  芳草萋萋鸚鵡洲(草木茂盛的樣子) 
幾處早鶯爭暖樹(向陽的樹)
D.  亂花漸欲迷人眼(五顏六色的花)
征蓬出漢塞(飄飛的蓬草,古詩中常用于比喻遠行之人)

查看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B

2.下列對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野望》這首五言律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
B.《渡荊門送別》中“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是寫景名句,它好比用電影鏡頭攝下的一組活動畫面,給人以流動感和空間感?!半S”字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叭搿弊謩t力透紙背,寫出了長江的氣勢。
C.《黃鶴樓》中“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以虛寫的手法描述了作者心中的美景。
D.《渡荊門送別》是五言律詩,既蘊含了詩人對前程的展望,也有他對故鄉(xiāng)的深情眷戀。

查看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C

3.下列詩句節(jié)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
A.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B.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C.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D.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查看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B

4.下面對王維的《使至塞上》一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以簡練的筆墨寫此次出使的經歷:詩人輕車簡從,要到遠在西北邊塞的居延去慰問邊境將士。
B.頷聯寫自己過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樣,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入胡天的上空,蘊含了作者內心的激動和興奮之情。
C.尾聯寫作者經長途跋涉,在蕭關遇到了騎兵,卻沒有遇到將官,(一問才知道),將官此時正在燕然前線。
D.這首詩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實為邊塞詩之名作。

查看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B

5.下列詩句中沒有運用典故的一項是(    )
A.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B.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C.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D.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查看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D

二、填空題

1.李白《渡荊門送別》中化靜為動,表現雄渾開闊意境的詩句是:,。表現了奇特大膽的想象的詩句是:。借故鄉(xiāng)之水,表達對故鄉(xiāng)思念之情的詩句是:,。

查看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2.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   暮()   徙()   落()
()   候()   沙()   護()

查看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gāo、bó、yǐ、huī、péng、jì、dī、dū

3.《黃鶴樓》選自《》,崔顥(約公元704—754年),代詩人,他才思敏捷,善于寫詩,以《黃鶴樓》詩,頗令李白折服。其作品、。

查看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全唐詩、唐、《崔顥集》、《黃鶴樓》

三、按要求做題

1.閱讀《渡荊門送別》,請描繪出“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這句詩的景象。(100字以內)

查看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示例】詩人乘舟順江而下,兩岸連綿起伏的群山像畫卷一樣伴隨小舟的前行而逐漸展開,最后在廣闊的原野盡頭消失了;浩浩蕩蕩的長江水,奔涌向前,望著廣闊無際的原野,詩人的視野頓時變得開闊了。

2.《錢塘湖春行》抒發(fā)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查看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喜愛,抒發(fā)了作者恬靜、閑適之情。

3.用自己的話,描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展示的“千古壯觀”。

查看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黃沙莽莽,無邊無際,草木不見,行旅斷絕。極目遠眺,一縷孤煙勁拔堅韌、剛直有力地升騰在天盡頭,俯首遠瞰,橫貫浩瀚沙漠的黃河邊,蒼茫地掛著一輪圓圓的落日。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理解詩意 

1.首聯: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渡:乘船渡江。 

    遠:遠自 

    荊門: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對峙,地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

    來從:來到。

    楚國:楚地,指湖北一帶,春秋時期屬楚國。

    游:游覽

    平野:平坦廣闊的原野。

    盡:消失

    自荊門之外的西蜀沿江東下,我來到了楚地去游玩。這時候的青年詩人,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云霄的峻嶺,一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一帶,已是平原曠野,視域頓然開闊,別是一番景色。

2.頷聯: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山隨平野盡”形象地描繪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后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著一“隨”字,化靜為動,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這句好比用電影鏡頭攝下的一組活動畫面,給人以流動感與空間感,將靜止的山嶺描摹出活動的趨向來。

    江:長江。 大荒:廣闊無際的田野。

    “江入大荒流”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從荊門往遠處望去,仿佛流入荒漠遼遠的原野,顯得天空寥廓,境界高遠。后句著一“入”字,寫出了氣勢的博大,充分表達了詩人的萬丈豪情,充滿了喜悅和昂揚的激情,景中蘊藏著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大江固然是流動的,而山脈卻本來是凝固的,“隨、盡”的動態(tài)感覺,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實際體驗。在陡峭奇險,山巒疊嶂的三峽地帶穿行多日后,突見壯闊之景,豁然開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煉的語言。極其概括地寫出了詩人整個行程的地理變化。

3.頸聯: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月下飛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

    下:移下。

    云生:云彩升起,變幻無窮。

    結:凝結而成。

    海樓:海市蜃樓,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象。

    月映江面,猶如飛下的天鏡;云彩升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長江流過荊門以后 ,河道迂曲,流速減緩。晚上,江面平靜時,俯視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似的;日間,仰望天空,云彩興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這正是從荊門一帶廣闊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靜的江面上所觀賞到的奇妙美景。

    頸聯以水中月明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天上云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藝術效果十分強烈。頷頸兩聯,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峽,見到廣大平原時的新鮮感受極其真切地寫了出來。 

4.尾聯: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仍:依然。

    憐:憐愛。一本作“連”。

    故鄉(xiāng)水:指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

    萬里:喻行程之遠。

    但我還是更愛戀故鄉(xiāng)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著我萬里行舟。詩人順著長江遠渡荊門,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yǎng)育過他的故鄉(xiāng),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舍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xiāng),而說故鄉(xiāng)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fā)顯出自己思鄉(xiāng)深情。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別之情結尾,言有盡而情無窮。

    詩題中的“送別”應是告別故鄉(xiāng)而不是送別朋友,詩中并無送別朋友的離情別緒。

主題探討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渡過荊門進入楚地所見到的壯闊景象,抒發(fā)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的贊美,表達了想念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張老師

男,中教高級職稱

從教28年,省級“先進教育工作者”,市語文教學與研究科研組帶頭人。

評論

點此登錄 后即可暢所欲言

[北京市] \^o^/good

曉涵

2020-10-21 16:22:19

[山東省聊城市] 好

tz585005

2020-08-16 17:40:08

[天津市] 可以

136****0976

2020-07-29 10:32:38

[廣東省深圳市] 這個非常有效果特別好,說的非常好

135****2573

2019-09-06 22:08:21

[江蘇省蘇州市] 可以

黎吧啦

2019-08-09 21:26:58

聯系我們 版權說明 幫助中心 在線客服

?2016 同桌100 All Rights Reserved